来源: 时间:2024/1/29 9:47:23 点击:次
2023年,我会在省民政厅的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始终将自身发展与社会救助工作紧密结合,以社会重点、难点问题为导向,以慈善项目为载体,以慈善宣传交流活动为桥梁,加大募集善款力度,凝聚社会爱心力量,努力打造公信慈善,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共募集款物2095.44万元(其中现金1995.44万元),投入使用781.89万元,重点实施了帮困助学、抗震救灾、医疗救助、关爱残疾儿童等形式多样的慈善项目,受助困难群众达20余万人次,充分发挥了慈善组织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补充作用,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受助群众的好评。在推进各项工作圆满完成的同时,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慈善项目开展情况
(一)实施紧急赈灾救灾项目。2023年7月底京津冀地区遭受百年不遇水灾;12月中旬,甘肃省积石山县发生了6.2级地震;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遭受了极大的损失。灾情发生后,我会第一时间向社会各界发出倡议,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募集慈善款物131.04余万元,为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新城镇小陈庄村、南五里屯村和西张庄受灾群众发放了方便面、牛奶、压缩饼干、矿泉水等生活物资1392箱,夏季凉被188床,消毒液289箱;为甘肃省积石山县徐扈家乡乔干村、五十里铺村,大河家镇康吊村、四堡子村、郭干乡王家村的受灾群众发放了棉服、军大衣、棉被、保暖睡袋、棉裤等保暖物资470件,煤炭10000袋,防潮垫1000张,12平米棉帐篷10顶、折叠床200张。上述物资的发放,对于受灾群众平稳过渡、解决灾后安置起到了重要作用,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高度赞赏和受灾群众的好评。
(二)实施教育援助计划项目。筹募资金161.83万元,主要实施了以下项目:一是开展 “弘化家园·天行健”助学项目。从聚焦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重点关注建档立卡、低保、残疾、孤儿等特殊困难学生群体入手,通过摸底调查,对阿坝、凉山、甘孜、广元、雅安、德阳等地的181名学生给予每人800—3000元不等的资助。在实施助学项目过程中,通过以电话、微信、实地探访等方式,建立了政府与社会、学校与老师、家长与学生为一体的资助体系,实现了“现金资助、道德浸润、精神激励”的有效融合。得到了社会各界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的鼎力支持及学校的积极配合,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受到了学生及家长的一致好评。二是开展“守望成长·慈善筑梦——为农村中小学生捐赠体育用品爱心包”公益项目。为解决农村边远地区学校体育器材稀少、影响学生专业训练等问题,我会向甘孜、达州、眉山、巴中等地的38所学校及相关机构捐赠了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体育用品14012件。这些多样化体育器材不仅能让孩子们强身健体,而且有益于呈现特色化的体育课堂,促进体育教学和推动体育文化发展,深受学校及学生的好评。三是开展 “光明未来·爱眼护眼”关爱中小学生眼部健康爱心包公益项目。为解决学生护眼问题,我会向德阳市25所学校捐赠防控近视科普读物、正姿矫姿护眼笔、坐姿矫正器、远眺图、文具套装、多功能书包等护眼爱眼用品1277套,共计16601件。通过护眼包的发放,既激发了孩子们的护眼意识,又保护了孩子们的眼睛,为他们创造了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四是开展 “爱心传递·共沐书香”图书捐赠项目。为解决部分学校缺乏课外读物和课外读物老旧问题,通过动员成都各学校学生将闲置课外书籍捐赠给有需求的学校。目前该项目已为成都天府七中、古蔺县金兰高级中学2所学校捐赠了6336册课外书籍,极大地丰富了学生们的课外精神生活。
(三)实施医疗救助项目。为了帮助困难群众解决治病难问题,我会利用自身社会资源募集资金187.56万元,资助大病患者232名。根据求助者患病状况、治疗进展、费用保障和家庭经济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估后,分别给予了500—60000元不等的资助,帮助他们缓解了心理压力,恢复了身体健康,减轻了家庭医疗经济负担,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贡献了慈善力量。
(四)实施残疾儿童帮扶项目。针对我省部分地区残疾儿童现状,我会在深入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募集资金57.31万元,对部分残疾儿童进行帮扶:一是对家庭特别困难的5名残疾儿童给予每人0.8万元资助;对2名特困残疾儿童按每人每月1000元标准连续资助5年,为帮助他们接受康复治疗提供了资金保障。二是为8名肢残儿童捐赠价值2.15万元的矫正鞋和矫形器具,为行动不便的10名残疾人捐赠轮椅10台。三是联合西部精神医学协会专家团队,为通江县残康中心的精神疾病儿童义诊,针对每个自闭症儿童的实际情况,给出了个性化的诊疗意见。四是看望慰问残疾人运动员,鼓励他们克服困难,认真训练,赛出好成绩。五是帮扶经济困难的残疾人家庭发展养殖业,提高经济收入。该项目持续时间长,内容丰富,深受残障人士及其家庭的欢迎。
(五)实施幸福夕阳红助老项目。我会从帮助关爱困境老人群体入手,实施了托起幸福夕阳红爱老助老项目。筹集善款20.79万元,为成都市武侯区、青羊区、金牛区、大邑县,阿坝州红原县等养老院的困境老人,发放大米、面粉、食用油共计2.5万斤,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困境老人的一致好评。
(六)开展脑力中国行大型公益活动。为普及脑科学,提升科学素质,募集资金179.45万元,为我省有需求的学校和群众捐赠3788份脑力课程和教材,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工作效率和脑健康水平,助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七)开展婴幼儿托育公益活动。为积极响应《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协同四川省妇幼保健协会组织召开了“托育托幼机构婴幼儿照护服务管理及信息化建设交流会”,全省50余家妇幼保健院参加了会议。此次会议规范完善了婴幼儿养育照护服务体系,强化了信息化建设在“家庭-托育机构-妇幼保健机构”三位一体中的作用,推动了我省婴幼儿照护服务质量高速发展。
(八)搭建募捐平台。目前主要搭建了三个募捐平台:一是搭建互联网募捐平台。密切与互联网募捐平台合作,本年度我们在支付宝、腾讯公益、字节跳动和微公益四个互联网募捐平台上线了62个项目,筹募资金233.11万元,捐款人次达349余万,实现了以项目为载体,让求助人及社会爱心人士轻松、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捐助的初心,互联网慈善已经成为慈善事业新的重要增长点。二是搭建专项基金募捐平台。动员有意愿有实力的企业设立专项基金,先后设立了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公益基金、互力共铸体育健康公益基金和优抚医院能力提升建设3支专项基金,帮助他们实现了捐赠意愿。三是搭建合作募捐平台。为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我们加强了与苏州弘化社慈善基金会、德阳市慈善会、达州市慈善会、眉山市慈善会等单位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拓宽了募捐渠道。通过上述募捐平台的搭建,为实施各类慈善项目提供了物资保障,促进了慈善事业及基金会的可持续发展。
(九)加强慈善宣传与交流合作。全面加强交流合作,展示文化理念新形象。突出宣传理念,强化宣传手段,创新宣传形式。充分运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强化与社会公众间的交流互动,打造有影响力的宣传阵地,为慈善资源汇聚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一是依托自身平台对外宣传。通过基金会网站、微信公众号、订阅号等宣传载体,宣传慈善文化及法律法规,及时展现基金会活动动态、接受捐赠信息等情况,助力提升公众慈善意识,营造全社会参与慈善的良好氛围。二是通过开展慈善活动对外宣传。在开展各类慈善活动中,重点宣传捐赠人的善行义举和捐赠项目所产生的社会效果,吸引更多的爱心企业和人士积极关注、支持基金会实施的各类慈善项目及相关慈善活动。三是加强与各类爱心企业、行业协会、商会间的联系与交流合作,重点加强与苏州弘化社慈善基金会、德阳市慈善会和崇州市白塔山公墓管理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苏州恒瑞宏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等社会组织和企业的交流合作,认真提供慈善服务,积极汇聚慈善资源,建立了长期交流与合作机制。
二、基金会自身建设情况
(一)抓制度建设。结合基金会实际,制定、修改完善了《理事会制度》《监事会制度》《法定代表人述职制度》《民主选举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财务管理制度》《项目管理制度》等18项制度,为规范基金会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抓理事会治理机制建设。坚持理事会治理机制,重大事项通过理事会决定,结合自身实际,理事会与监事会、秘书处形成了决策、监督、执行机构之间的制衡机制,有效地保障了基金会的公益性、志愿性和独立性,起到了提高基金会透明度和公信力的推动作用。按照国家及基金会章程有关规定,启动了基金会换届工作,推选了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候选人,目前基金会换届工作正在依法按程序有序推进。
(三)坚持依法依规行善。一是树立法治慈善意识。依法规范慈善行为,依法实施慈善项目,依法开展慈善活动,依法管理慈善款物,加速推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二是建设公众信赖的慈善组织。做到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组织慈善募捐、接受慈善捐赠、管理慈善财产、开展慈善活动、严格使用善款、主动信息公开、自觉接受监督。三是按照《慈善法》及国家有关规定,建立了较完整的项目运作公开、财务管理公开、善款使用公开的工作机制和自律机制。四是通过了基金会2022年度年报工作,获得了2023—2025年度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我会注重对工作人员进行能力培训,除认真组织学习《慈善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业务知识外,还通过采取参加民政部主办的深圳慈展会、省民政厅、省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等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及到省内外慈善组织参观学习交流等方式,不断提高工作人员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和工作效率。
三、基金会党建工作开展情况
(一)狠抓制度建设。制定了《党建制度》,强化了党的领导和党组织参与基金会内部治理机制,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政治引领、督促落实和监督保障作用。
(二) 狠抓支部学习。按照省社会组织第二综合党委的要求,完成了规定的学习内容,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突出重点学与结合实际学等方法进行学习。重点学习了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组织的重要指示精神,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同时根据功能型支部特点,把支部学习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通过召开座谈会和开设网上学习途径,丰富党员教育形式和内容,提高教育的实际效果。要求党员立足本职工作,把践行初心使命变成党员开拓创新和真抓实干的自觉行动。
(三) 狠抓制度落实。严格按照上级党委要求和基金会党支部各项制度,按时召开党员会议、支委会及组织生活会,支部活动记录完善,不断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务工作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党建工作经费管理和使用规范;完善支部活动场所功能,档案资料管理规范,促进了党建工作不断规范化、制度化。
(四)探索党建与慈善工作深度融合机制。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与慈善工作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党支部在基金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加强党支部建设来保证基金会正确的发展方向;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进慈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在肯定2023年基金会各项工作成绩的同时,但应该看到,我会在创新慈善募捐方式、打造慈善项目品牌、慈善队伍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在来年以创新思维加以改进。
四、2024年工作计划
(一)完成基金会第二届理事会换届工作。根据《基金会管理条例》以及《四川省民生慈善基金会章程》规定,民主协商、依法换届、规范操作。按照《四川省民生慈善基金会理事会换届工作方案》,积极做好换届各项准备工作,如期召开换届大会,完成登记管理机关备案。
(二)参加四川省社会组织等级评估。按照《四川省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要求,围绕内部治理、党建工作、制度建设、项目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内容,做好参评资料准备。找准发展方向、诠释慈善价值,以评促建,推动基金会高质量发展。
(三)做好年检年报工作。按照省民政厅2023年度年报工作要求,认真准备年报相关资料,按时完成年检年报工作。
(四)建立助学项目长效机制。助学项目是乡村振兴中的重点项目之一,我会将采取一次性资助与长期资助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加强与苏州弘化社基金会合作,拟在我省凉山州选择一个村试点,对适龄儿童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给予持续资助,切实帮助他们完成学业。争取在取得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向其他地区推广。
(五)打造品牌慈善项目。在总结基金会已实施的教育援助、大病医疗救助、残疾儿童帮扶、助老爱老四大慈善项目经验基础上,进行深度调研,以受益对象需求为导向,深化项目内涵,拓展项目内容和形式,将其打造成品牌慈善项目,从而提高项目美誉度和基金会的社会影响力。
(六)拓宽募捐渠道。坚持“救募”工作理念,构建多元化、多渠道募捐新格局。一是加大专项基金募捐平台建设力度。密切与设立专项基金意愿的单位和个人交流与合作,引导他们设立各类专项基金,以此扩大基金规模。二是加大互联网募捐平台建设力度。加强与民政部指定的互联网募捐平台的沟通交流,邀请他们进行专业技术指导;主动寻求并联合有互联网募捐经验的专业机构合作,力争在互联网募集慈善资金规模上实现新的突破。三是加大多方合作力度。加强与企事业单位、境内外慈善公益组织和政府有关部门的联系,建立互动合作机制,在争取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上下功夫。
(七)强化自身建设。一是强化队伍建设。以基金会换届为契机,着力抓好理事会队伍建设和慈善队伍能力建设,重点加强工作人员能力建设,提高其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二是强化慈善宣传。通过大力宣传慈善事业在第三次分配中的重要意义、《慈善法》修订带来的新变化以及基金会宗旨和任务,扩大基金会社会影响力,引导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三是强化规范慈善行为。严格按照《慈善法》规定,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依法助善行善能力,强化信息披露,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提升基金会社会知名度。
(八)坚持党的领导。进一步加强基金会党组织建设,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理论武装、履职活动、制度运行、队伍建设等各方面,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督促落实和监督保障作用。健全党建工作机制,提升党建工作质量,确保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探索党建工作与慈善工作深度融合机制,围绕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提升,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推进基金会慈善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四川省民生慈善基金会
2024年1月29日